登山裝備|不再花冤枉錢,找到適合自己的登山裝備 (附裝備檢查表)

Last Updated on 2020-11-24 by Tom

本篇文章著重介紹登山所需的各項裝備,觀念部分會以各位山友都已經理解為前提。

想了解登山相關知識觀念的山友們可以參考這篇????

登山新手不可不知的9大觀念

額……我先把文章發出來,圖片製作中,之後補,拜託別嫌棄(我知道沒有圖看起來會很累????)以下目前是純文字,無圖。

登山到底要準備什麼裝備?

登山這項活動基本上是將「食衣住行樂」都背在身上一併帶上山,準備登山裝備很簡單,我們只要以思考食衣住行的方式,去思考我們在山上的食衣住行需要什麼裝備就好!

食→我們平常癱在沙發上都需要吃,更何況是嚴重消耗體力的登山行程,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吃的跟煮食&盛裝的器具

衣→在山上還是要穿衣服,當然如果你想在深山野林間解放自我,相信動物們也不會覺得奇怪啦!衣服除了好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風防雨&保暖

住→簡單來說就是睡覺,看你是要睡山屋、帳篷、天幕或是直接露宿,睡覺還需要寢具,在山上就是睡墊、睡袋、枕頭和各式可以讓你更好睡的東西。

行→登山通常只能搭11路公車(雙腳),因為要長時間的走路,我們需要鞋子;為了更好走,我們需要一個背包把所有裝備裝進去;為了走得更輕鬆,我們需要登山杖幫忙支撐。

管好食衣住行,我們大致上就準備好了。再注意一些在山上跟在都市的差別:沒有燈、沒有醫院和沒有google map!所以要記得帶個頭燈、個人用藥&醫藥包和記得下載GPS Apps

????手機GPS Apps教學
手機 GPS登山全攻略,常見 Apps 大彙整(附Hikingbook,Gaia gps教學)

什麼樣的登山裝備適合自己?

「沒有什麼裝備是必買的!」每個人最後都會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裝備組合方式。

裝備的必備必買其實都是基於個人喜好與習慣,不同的行程也需要不同的裝備搭配。

「裝備不是越貴越好」,很多超貴的裝備其實是設計為了極地冒險或技術攀登才需要的,在挑選裝備前我們要先確認自己為了什麼用途才買這個裝備。

「裝備不嫌多但也不嫌少」,你可能會想說:「在講什麼鬼話!」就是如果想要在山上過得爽,再多裝備都不嫌多啦!相信也有可以什麼裝備都不帶神人,可以在山上活得好好的。

下面認識完裝備後,我會再舉幾個登山行程案例,來分析怎樣的行程該帶什麼樣的裝備!

分門別類不再擔心忘了帶!

以下會介紹很多裝備,覺得太繁雜的人,可以先到案例分析看看你平常是走什麼行程,再去看看自己需要的裝備就好。

跟食衣住行的概念一樣,但是以登山的角度去分類的,不然登山需要2-30項裝備,難道我們要一條一條看,一項一項檢查?

了解每個分類,並由每個分類做思考,在檢查裝備時就不會腦袋打結!

其中的鍋具、爐頭、帳篷/天幕、地布屬於團體裝備,出發前詢問一下嚮導/領隊有沒有帶就好了。

-行進系統(含背包)

走路時需要用到的所有東西,腳上踩的、背上背的、手上拿的……任何你在行進間會用到的裝備其實都可以算。

背包

主要以背包大小及容量依行程做分類,我們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 小於25L,單日背包or攻頂包(原本杯重裝背包,遇到岔路要撿山頭,只是上去下來不想背重裝背包時用)。
  • 25L~45L之間,簡單過夜行程(至少多了睡袋睡墊等裝備),也許有山屋住(要背帳篷就要看打包技巧了)!
  • 45L以上,要背帳篷/長天數的過夜行程。

這只是簡單分類,沒有一顆背包可以完全適用所有行程,而且隨著我們爬山的經驗越多,打包&輕量化技巧也會越來越好,也會知道哪些裝備自己需要或不需要,從而衡量自己這次行程到底需要多大的背包。

挑背包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背長!如果沒有背到背長相符的背包,長期負重下來會很不舒服的。

背長量法:第七頸椎到髖骨上緣為你的背長。幫大家翻譯成白話文~

step1.現在請低頭,然後摸摸自己的頸椎,最突的那截就是第7頸椎了

step.2然後找到自己的肚臍,以肚臍高度水平延伸到背後的脊椎,大概就是髖骨上緣。

step3.將兩點連線,拿量尺來測量一下這段長度就OK囉!

懶人作法:直接去戶外用品店試背背包(建議每次買包前一定要負重試背),然後請店員幫你量。

之後會再寫一篇更詳細對於登山背包的選購&使用,拜託期待一下~

背包套

背包套就是背包的專屬雨衣,除了防止雨水讓整顆背包變超重之外,也可以防髒,大家應該不會想在經歷雨水泥巴的洗禮後,將背包一放進乾淨營帳中,結果讓營帳內也變得髒兮兮的吧?

背包套除了顏色外,也是有分尺寸的,買的時候記得看一下背包套對應的背包升數。

好的背包套也是有很多小巧思的,如排水孔、防風帶、帽兜等,尤其是排水孔&防風帶在大風大雨時真的會超感謝有它們!

登山鞋

可以以鞋筒高度分為3種

  • 低筒(不到腳踝),一般輕裝行程選它就好,如果沒預算,穿個有抓地力的運動鞋也可以。
  • 中高筒(包覆一點腳踝),保護腳踝,提高一點支撐。
  • 高筒(完全包覆腳踝),良好的包覆性與支撐,只是有點重。

鞋筒越低越靈活,相對也較容易受傷,支撐度也沒有中高筒好,另外選鞋子時也可以考慮要不要選有防水的,畢竟山路難免有泥濘水窪,如果荷包還承受得起建議還是選有防水的,下雨時搭配綁腿和雨褲,腳也不會泡水。

選鞋子最重要的還是穿起來舒不舒適,不是功能越多、價錢越高就越好喔!

綁腿

穿登山鞋建議加個綁腿,綁腿可以防止泥土和小石子跑進鞋子裡,下雨時搭配雨褲也能讓防水登山鞋真的防水,不然就算是防水登山鞋,在下雨時還是會從上面進水的喔!

雨鞋

在台灣有蠻多山友是雨鞋派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穿雨鞋通常會選比自己腳還大一點的size,再搭配襪子、鞋墊及護踝。

雨鞋的優缺點→
優點:不怕泥濘,踩過去就對了。完全防水,一般過溪超方便,下大雨也不怕。超好穿脫。
缺點:悶熱不透氣。鞋子很軟,需要更多腳部肌群支撐。

對雨鞋有興趣的山友可以留個言,我再寫篇專門分析雨鞋與登山鞋的差別與使用!

登山杖

登山杖不但可以減輕腿部的負擔,在遇到濕滑或是沒有可以抓的東西的地形時,它絕對是各位山友的好朋友。登山杖可以拿一支,也可以拿兩支,各有各的好處與壞處,山友們可以自己試試自己習慣哪種。

常見形式→快扣式、旋轉式、卡榫式、折疊式

常見材質→鋁合金、碳纖維

要選擇哪種形式與材質就看個人喜好了,我個人是喜歡快扣式的,操作快速簡單又不會出錯。

防水袋

用來保護睡袋、保暖衣物、3C用品的好朋友,防水一定要做好,不然就會發生有帶等於沒帶的慘況,全部都濕掉????

護膝護踝

這個應該不用多作解釋吧,建議剛開始爬山的新手或是有舊傷的山友們都可以帶著,以防受傷!

-睡眠系統

就是睡覺時會用到的所有東西,爬了一整天的山,身體感覺就像石頭一樣,如果這時候還睡不好,真不知道隔天的行程該怎麼辦????

從山屋、帳篷和天幕這些防風雨的遮蔽,到可以溫暖睡覺的所有裝備都可以放進睡眠系統。

在我的裝備表中,我會將睡眠與衣物放在一起,主要原因會在下面的輕量化概念解釋。

帳篷/天幕

野外的家,如果行程是睡山屋就不用理這個,但如果是整天輕裝,我還是會習慣帶個天幕以備不時之需。

帳篷:
又有分三季帳和四季帳,建議冬季登山要帶四季帳。
在形態上又有屋型帳、隧道帳、錐形帳和圓頂帳等帳篷,他們各自的骨架結構與用途也不同,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圓頂的帳篷。
以帳篷層數區分,有單層帳和雙層帳。雙層帳就有外帳&內帳,優點是比較保暖且露水大多會結在外帳,可以保持內帳乾爽;缺點是比單層帳重很多很多。

天幕:
就是一張防水布,跟獵人們常用的帆布是一樣的效果,但天幕比帆布輕很多。
天幕也分很多材質(也有分很多價錢…),主要差在重量、防水性和透氣度。
甚至在拼接處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光是縫線的縫法&防水膠條的貼合方式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在形狀上有分長方形、正方形和蝶形。

地布

野外的磁磚或地板的概念。如果是帶帳篷,它就不是必備,但墊在帳篷下可以防潮和防止帳篷底部過度磨損。睡天幕的話,它幾乎是必備的啦!

睡墊

最大的作用就是隔絕地底濕冷的氣息,就我個人而言,可以沒有睡袋,但不能沒有睡墊。挑選睡墊可以看的數值為「R值」(隔絕值)。睡墊有分泡棉式跟充氣式的,泡棉睡墊的泡棉密度&厚度決定了R值高低;充氣睡墊的厚度&隔間方式決定了R值高低。

睡袋

以填充物來分,有棉(登山別用棉的)、羽絨(又有鵝絨、鴨絨、水鳥絨)和化纖(中空纖維、聚酯纖維……)。
睡袋隔間也有很多的縫法與方式,好的隔間方式能留住更多暖空氣。
在形狀上有分信封型、人形(木乃伊型)和蛹型,主要差在可活動度與保暖度。
挑選睡袋時一定要學會看溫標,通常好一點的睡袋都會有標3個溫標,溫暖、舒適和極限溫度,因為台灣濕度很高,建議參考溫暖溫度。千萬別去想極限溫度,它的意思是在該溫度你可以瘋狂發抖,然後維持6小時不失溫!

枕頭

上山都用充氣枕頭,雖然帶整顆乳膠枕頭也蠻爽的????

露宿袋

防水防風的好東西,顧名思義,可以直接拿來露宿。很冷時把它套在睡袋外也很棒。因為一般剛接觸登山的人用不到它,這裡就不做過多解釋。

睡袋內套

塞在睡袋內的另一個睡袋!?可以提升保暖度,也可以防止睡袋內變髒,睡袋內套通常可以直接丟進洗衣機洗。

耳塞&眼罩

睡山屋時的好東西,或是你隊友會:打呼磨牙說夢話????。

拖鞋

到營地後讓你的雙腳解放一下,看個人習慣,我個人把它放選備。喔對了!別帶太重的,也別帶會吸水的。

-衣物系統

身上穿的,我們需要防水還有保暖的毛皮!

睡眠衣物

底層衣(沒有列在表上,你上山就要記得穿著了!)

底層衣就是穿在最裡面那層衣服,通常都是著排汗衣,然後一整趟行程都不會脫下來!常見的材質有聚酯纖維和羊毛,又有兩種材質混合的。

不論價格高低,排汗衣最少擁有「排汗的功能」,能帶走汗水讓它們不附著在皮膚上,預防導致熱能快速流失或是感到黏膩,價格跟材質最主要體現的差異在於「穿久會不會臭!」、剪裁、拇指洞……等設計。

中層衣(保暖衣物)

冷的時候可以快速幫自己加一點溫暖,一般在大休、看日出日落和到營地時會穿上,行進間通常不會穿著它走。

常見的材質有刷毛、化纖和羽絨。

外層衣(雨衣、風衣)

風衣用於風大時穿(廢話…),但可以沒有風衣,卻一定要有雨衣,我們可以看雨衣的防水透氣膜所標註的耐水壓數值透氣度來做選擇參考,一件好的雨衣除了防水透氣膜外還要考慮它的各項設計和耐磨程度←如果要走的路線常常會與植物岩石做親密接觸,那耐磨程度是一定要列入考量的。

雨衣是消耗品,用久了一定會壞,適當的保養可以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

那…穿機車雨衣可以嗎?是OK的喔,只是機車雨衣很悶,有可能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但有總比沒有好,雨衣還是要準備的!

雨褲

如果有預算的話,買雨褲可以買有拉鍊的,不然穿著登山鞋要穿雨褲真的很麻煩。一樣可以看耐水壓數值及透氣度。

手套

兩個主要功能,保暖跟保護雙手。
有防水、軟殼、皮革、刷毛或露指的各項材質and功能。
挑選重點:不論你喜歡哪種手套,一定要合手。不合手的手套會不夠保暖,在拉繩抓固定點時也有可能會滑掉,甚至做任何事都不方便。

毛帽/頭巾

天氣用冷,會有越多的熱能從頭部散失。帽子超重要!
頭巾就是萬用,可以戴頭上又可以套脖子,還可以當眼罩喔!頭巾有分厚薄,甚至也有抗UV的。

羊毛襪

如果只是單日或是過夜,穿一般襪子也沒關係,但如果是要走長天數的,建議還是買一雙羊毛襪,會舒服很多,也不太會臭!!(羊毛襪也有分很多厚度,織法的,但羊毛襪都不錯穿~)

-炊事系統

相信很多山友在每天的路程中都很期待美味的下一餐吧(尤其是晚餐)!想要好好的吃一餐,料理的器具與糧食必不可少。

爐頭

爐頭在形態上分為攻頂爐、蜘蛛爐及效率爐。
攻頂爐:直接裝在瓦斯罐上的小巧爐頭。優點是輕便,缺點是不穩。
蜘蛛爐:可以獨立站在地面上,跟瓦斯罐分離。優點是穩和焰盤大,缺點是較重。
效率爐:也是直接裝在瓦斯罐上,但它可以直接跟配套的鍋具結合。優點是超級省燃料,缺點是它就只能跟該鍋具結合。

以上用的燃料多為瓦斯,也有用別的燃料的爐頭,如汽化爐和酒精爐。

鍋具

在挑選之前首先要確認,自己上山的時候通常隊伍人數是幾個人,先決定大小容量再去挑材質。如果是要煮飯,有個容量的換算方式,以一人100g的米來算,4人400g就需要至少容量1600ml,簡單來說就是米的重量*4。

▼鍋具材質▼
鋁:優點是超輕、導熱快,缺點是容易腐蝕、容易變形。
不鏽鋼:優點是耐磨,缺點是導熱不均、超重。
鈦:優點是重量輕、耐腐蝕、鈦對人體無害,缺點是導熱比不鏽鋼更差。煮飯煎東西會瘋狂燒焦…。
鑄鐵:除了重之外都很不錯。
鋁合金:優缺點大概是上述材質的平均值吧!現今登山最常見的材質。
不沾塗層:有很多種,不可以刮,但煮的時候真的很方便。

餐具

材質上跟上述的過具差不多,如果只是單人使用,鍋具就是餐具。

假設你的伙食都是別人煮,那餐具也可以考慮買雙層的(兩層中間是中空層),擁有更好的保溫能力,但就不能拿來煮東西了。

至於要用筷子、湯匙、叉子還是叉匙就看個人喜好了。

瓦斯罐

上高海拔一定要用登山專用的高山瓦斯罐,瓦斯成分比例跟一般常見的卡式瓦斯不同。這裡就不多做講解。如果沒有要在高海拔使用,也可以用卡式瓦斯,再去買可以轉接你的爐頭的卡式瓦斯轉接器。

水壺/水袋

嗯…喝水很重要!水壺在喝水時比較麻煩,但裝水很方便,也可以看到還剩下多少水。水袋喝水很方便,但你到喝完那刻都不會知道它還剩多少水。

-照明定位

這個類別是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

頭燈

上山一定要帶頭燈,無論是再簡單的單日行程都一樣!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摸黑時,可以照明,又方便搜救人員看見,還可以給予心理安慰,怎麼能不帶呢~

通常以流明度(lumen)作為亮度的衡量,在一般登山行程中,如果不需要走最前面找路,50流明就很夠用了!

每款頭燈都有不一樣的功能,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買有切換紅光功能的。

紅光的好處:

  • 比較不刺眼,在山屋不會干擾到山友睡覺。
  • 比較不會驚擾到野生動物。
  • 看星星的絕配!

小提醒:

  1. 上山記得要帶備用電池。
  2. 頭燈不用時電池要取出,不然電池放太久流出電池液的話,頭燈就報銷了!

????更詳細的頭燈介紹
登山頭燈選購指南|點亮在深山老林中的一盞明燈✨

定位

不論是用GPS還是紙本地圖,在走路時都要知道自己到哪了,離目的地還有多遠,水源在哪?必備的安全裝備。

-醫藥求生

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

照明定位醫藥其他

個人用藥

山下有吃什麼藥,上山記得帶。
哦哦還有關於醫藥包的部分,我有自己的一份醫藥包,但我不是醫療相關背景,這部分就等我跟相關人士再次確認後再分享給大家。

衛生紙&濕紙巾+個人垃圾袋

不解釋????記得帶下山。拜託不要留小白花!!

刁山小包

就是求生包,這個有點瑣碎,要學過才會用。之後另寫文章解釋!

-技術裝備&其他

確保安全與以防萬一。其他你覺得可以過得舒服的東西~

照明定位醫藥其他

繩子&有鎖鉤環

過危險地形時可以架確保系統,有興趣可以再去學。一般大眾登山路線用不太到。

行動電源/充電線

帶手機、相機後也別忘了電。

護唇膏

在風大寒冷時,嘴唇很容易裂,嘴巴會帶著淡淡的血腥味????。覺得護唇膏很重要!

以上介紹的裝備之後都會各出一篇文章專門介紹分析與推薦(希望我夠勤勞????)。

行程所需裝備,案例分析

我列的這些裝備都是以登山健行的行程為考量,如果該行程是要探勘、溯溪或技術攀登等等的又要再加不一樣的裝備了!

以下簡單以有無過夜&山屋來區分,我會列出三個大架構。

在這三個大致裝備架構下,還要以各個登山行程做微調,例如這趟行程的過夜地點缺水,我們需要背水前往營地,那我們勢必得多帶幾個水袋裝水背著。

單日輕裝

不需要任何過夜裝備,也不用開火煮飯(想帶也可以啦~)

可以把帳篷/天幕、睡袋睡墊和鍋具爐頭這些裝備從裝備清單中劃掉,一下清掉那麼多裝備,繼續背大背包的話一定超空,所以帶個小背包就好!

但頭燈、醫藥包、保暖衣物和刁山小包(緊急救難概念)之類的東西一定要記得!!

過夜有山屋

比單日行程又多了睡袋睡墊&鍋具爐頭,因為有山屋庇護,就不用扛著帳篷上山了!沒有帳篷也會增加很多背包空間,背包大小可以只比單日背包大一點點就好,或用同一顆。因為要睡山屋,建議可以帶著耳塞眼罩。

過夜無山屋

基本上就是上述所有裝備。我的檢查表中有分必備跟選備,基本上必備的都要帶,選備就看個人喜好啦!

至於短天數跟長天數的差別,是差在糧食,兩者在裝備上的差異不大。

如果該趟行程需要過困難地形,隊伍裡又有會架設確保的可以帶個技術裝備以防萬一。

淺談輕量化概念

裝備輕量化並不是要你花大錢買高級裝備,當然如果有錢就可以在有相同裝備的情況下更輕。

我本人還是學生(沒什麼錢????),但在走6天的縱走,裝備重量含水可以壓到12-13公斤,吃新鮮食物哦,不是全部都乾燥食品。

輕量化有個核心概念:「一物多用」

例如睡袋可以不要買到那麼暖,睡覺時穿上保暖衣物再進睡袋;風衣和雨衣,帶雨衣就好;睡墊用短版的,腳下墊背包……等,大家可以發揮創意自行搭配,有想到新方法麻煩再留言告訴我!!

再來就是「捨得」了

捨得將不必要的裝備從背包裡拿出來,一開始總是覺得這個需要,那個也需要,但爬過幾次後,就會發現總有幾項裝備是背上山再原封不動的背下山????。

總結

????完整的登山裝備檢查表下載

之後有新用法&新想法都會持續更新。

那這篇文章就到這裡啦~相信你看完也花了很多時間。辛苦了!

????歡迎入坑????

哦對了!如果一開始還不確定之後會不會繼續爬山或裝備到底好不好用,可以先跟別人借或是去租個,試用過再買最準!(我之後會幫大家整理個可以租借裝備的地方)

有任何問題都歡迎在下方留言(那個填寫email是為了馬上通知我你留言了)!

在〈登山裝備|不再花冤枉錢,找到適合自己的登山裝備 (附裝備檢查表)〉中有 2 則留言

  1. 看完了整篇,介紹得很詳細呦~內文有幾個錯字,打在下方讓作者修改~~
    優點是比較保暖且”露”水大多會結在外帳,可以保持內帳乾爽
    “假設”你的伙食都是別人煮

發佈回覆給「Tom」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